目前分類:心有所感 (60)
- Aug 25 Fri 2006 21:11
專業?
- Aug 24 Thu 2006 07:47
不良示範所造成的可怕影響
- Aug 11 Fri 2006 16:58
朋友應是心靈慰藉的最佳夥伴
人隨著年紀的增加,朋友似乎成反比的減少.因此,當年齡越來越長,可以聊天的朋友也越來越少.每個人經歷了不同的生經驗,即使以往是很要好的同學,也會因為歲月的關係和對人生體驗的不同,而有了距離.所以,當和許久不見的好朋友見面時,彼此談的話題可能都是一些陳年舊事,因為那是大家共同的記憶,也是以往大家一同發生過的往事.單單聊這些,就可以聊個大半天.那如果要談個人所經歷的生活經驗,就不這麼有共鳴的感覺.因為,每個人生活條件不同,際遇不同,自然在人生的體驗過程中就有不一樣的體認,所以,每個人對於生活與人生的態度就會有所差距.這似乎也是一種必然.無須大驚小怪.只是說,每個人在人生過程洗禮後,往往希望在心靈上找個寄託,而許多事不見得身邊的人可以體會,反而是再朋友之間可以得到一種共鳴.這也就是為甚麼在好友之間的對話時,講到心靈深處時,會掉下眼淚的原因了...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呢?
- Aug 10 Thu 2006 17:24
我們能觸摸的東西沒有永遠;,把手握緊,裡面甚麼也沒有.把手鬆開,你擁有的是一切
臥虎藏龍中有一句對白"我們能觸摸的東西沒有"永遠",把手握緊,裡面甚麼也沒有.把手鬆開,你擁有的是一切."很有深意的一段對話.或許沒有經歷過生死關卡的人,或是沒有面對過無常考驗的人,比較難體會第一句話的意義吧!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遭遇一些苦難的考驗,而在考驗的過程中,一個人是否能在考驗中體會到一些道理,就在於每個人在這過程中有沒有用心去領悟...年輕的時候,我們總以為身邊所擁有的東西,可以永遠的擁有.以為只要拼命的賺錢就能保有恆久的富有.可是,當我們年齡越來越長時,漸漸的發現,原來我們曾經以為可以永遠擁有的人事物,都可能在瞬間消失.當有了這層體認與覺悟時,我們就漸漸的了解凡是有形的東西,都會有毀滅的時候.不同的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.所以,我們也漸漸了解,若是我們在平日與別人的相處,不懂得"施"而只想要"得"的話,我們就會發現,周圍的朋友逐漸遠離,自己平日所得的所有也漸漸散逸.到頭來,孤零零的一個人,只能自怨自艾.因此,如果我們平時都懂得將手伸向對方,隨時扶持對方一把.表面上似乎吃虧很多,可是換來的卻是許多真實的情誼和心裏無限的歡喜.仔細思量一下,這到底是失還是得呢?你認為呢?
- Aug 09 Wed 2006 22:04
父母應有學習的基本態度
每個人從小大長大,經過各個階段的學習的洗禮,在跌跌撞撞之間,經歷了許多的酸甜苦辣,也體驗了許多的人生百態,漸漸從懵懂到懂事.在接受社會的種種的考驗下,人漸漸老成世故,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也較為成熟.經過一番辛苦的經營過程,工作或事業較為穩定後,一般人就是希望能成個家,一方面是為了傳統的傳宗接代,另一方面是希望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窩.成立家庭後,家庭成員隨著時間的過去也漸漸增加,有計畫的,就固定生個一,二個,沒計劃的呢?可能就超過三個以上.但無論家庭添幾位壯丁或千金,基本上,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一樣的.換句話說,父母對每位子女並非只有生育的責任而已,還有教育的義務.我想,每個不管是初為人父或人母或已當了許久的父母而言,應該都有這種基本的共識.可是,為何還是有許多的家庭教育出問題呢?難道問題真的都是在孩子身上嗎?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呢?蠻值得我們一起來思考思考....
- Aug 09 Wed 2006 10:38
人與人互動的省思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13.gif)
人與人的互動,有時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言語對待,可能就影響對方一輩子.或許是出於無心,也或許是某種情境下的對話.而這短暫的相處過程,有時候就會讓對方在腦海裡留下永難磨滅的記憶.這記憶,有些是令人懷念不已,而有些記憶卻是令人心痛難忍.然而,每個人不見得都有很敏銳的嗅覺能力,能嗅得出對方的真實感受.而且,人的思維是多變的,是難以捉摸的.有時候直接的嗅到對方的感受,也不一定就是對方真正的感覺.所以,人們常喜歡用自己的經驗法則來臆測對方的想法,雖然有些部份可能是正確的,可是往往許多事會失真,因此,要完全猜透對方內心真正的想法,老實說,真的不太容易!那是否我們就不要去在乎這種互動關係呢?如果不是,那我們應有怎這樣的省思呢?是否在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對待時,我們需要更多的寬容與愛來對待彼此呢?如果我們不想在彼此之間造成任何陰影的存在,那我們是否應該給對方更多的關懷與體諒呢?你認為呢?
- Aug 08 Tue 2006 06:02
人們應敬天畏地愛護自然
半夜裡下了一大雨,睡在研究室裡,被這一場大雨吵醒.起先以為是甚麼掉落的聲音,仔細聽後,才知道是下雨了.這場雨應該是颱風所造成的.台灣這個地方,夏天時間颱風最多.現在因為溫室效應的影響,連秋天或春天都有可能颳颱風,真是匪夷所思!而每個地區都會遭受不同自然氣象的侵襲,有些地區就是遭受颶風或龍捲風的侵襲,而有些地方則是遭受大水或是大雪的災害.每個地方因為地理環境及經緯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災害.雖然人們很想避開或防範這些災難,可是自然的現象豈是人們可以掌控的.即使人類有再高的科技來和自然對抗,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被自然打敗.或許是因為人類的高傲,也或許是人類的無知,總是希望和自然比一高下.所以,絞盡腦汁的研發各種預知或是對抗自然現象的科技,期能減少些災害.可是,卻又有為數不少的人們為了利益,一直在做破壞自然的事.而在地球中的人們,對這些破壞自然的人的制裁力量又非常的有限,因此,有一群人就專搞破壞自然之能事,而有另一群人則是想辦法與自然抗衡.靜下來想想這個問題,感覺人們做的這些行為,就如同古人講的:以鋒利且可以刺破任何盾的矛來刺可以抵擋任何鋒利矛的盾,似乎是一樣的道理.雖然大家都清楚,可是,人們還是一樣的我行我素....
- Aug 07 Mon 2006 07:51
人需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嗎?
人說千金難買早知道.因為人沒有神通力,無法預知未來即將會發生的事.所以,人們往往就會有許多的懊惱.諸如,買彩券差了一號就中大獎,就歸咎說當初如何如何,早知道就怎樣怎樣.其實都是於事無補.還有,一些愛貪小便宜或愛耍小聰明的人,常常都會懊惱說,當初如果能仔細一點算計的話,應該就會得到得更多.但是,很奇怪的是,每次就是會少算了一點,所以每次都會說"早知道如何如何...".想想也蠻有趣的,為甚麼這麼精明的人卻常常會錯估一點點兒呢?究竟是少算計到呢?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?個人的淺見,如此精明之士錯算機率應該不高,但為甚麼總會懊惱呢?有項重要的因素在牽制著他,就是"欲求不滿".因為太過精於算計,所有便宜都想賺盡,慾望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,原來的聰明就轉變成無限的煩惱了.這其實沒有太多的外來因素,大部分都是自己無法轉個心境自處而已啊!
- Aug 05 Sat 2006 14:56
甜蜜的陪伴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13.gif)
工業社會裡,人們為了讓生活品質更好,每天汲汲營營的投入各項可能增進財富的工作,期望能讓日子過得更寬裕些.但在財富增加的同時,相對的,也必須犧牲掉很多時間,而這些時間可能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,或許是和自己親愛的朋友相處的時間.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所以,在哪一方面想獲得多些,另一方面就會犧牲一些.老天對這種分配還是做得蠻公平的.因此,在現在的社會中,陪伴,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了.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這般的忙碌,能挪出一點時間來和家人或周遭親愛的人相處,實屬一件不容易的事.因此,每一個陪伴,在現今的社會是這般的彌足珍貴.有些人,長年在外經商或工作,和家人相處時間真是掐指可數.所以,每次和家人的陪伴,也就更加的珍貴.或許可以稱這種陪伴叫"甜蜜的陪伴"吧?!而這樣的"甜蜜的陪伴",對許多人來說,應該都是相當珍惜與歡喜的吧?如果真是這樣,那忙碌的我們,為何不撥一點時間出來,給身邊的人多一點"甜蜜的陪伴"呢?如果真要讓你更辛苦些,才能有這所謂的"甜蜜的陪伴",那辛苦是否也是一種甜蜜呢?你認為呢?寫寫你的感受....
- Aug 02 Wed 2006 07:49
生活的經驗和解決問題並非等號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5.gif)
人隨著年歲的增長,生活經驗漸豐富外,相對的,思慮的事情也越多.可能是孩子教育問題,可能是家庭經濟問題,也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對待的問題.但不管哪種問題,人會利用再生活中所學到的一些經驗,來解決自己所面對的挑戰.可是,不同的人解決相同的問題時,常常會有不一樣的結果.有些人雖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,但真正面臨問題時,卻往往是處理得一團糟.這是甚麼原因呢?敝人淺見是:生活的經驗和解決問題並非等號成立的.因為生活經驗只是平時一些生活法則,並不能涵括各式各樣的問題.因為,若只是單純的以生活經驗來作為解決各種問題的法寶,不但不足外,而且常常會做出較不成熟的判斷.所以,人若要真的學會解決問題,除了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外,很重要的是,要廣泛的閱讀與學習.閱讀他人的生活經驗,內化成自己的寶貴經驗.學習別人一些解決問題良好方法,漸深化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.我想,若能像這樣將生活的廣度拉的更開,當面對問題時,就不會慌張.因為此時的你,胸有成竹.解決問題自然得心應手!我想,人一旦生活經驗的領域寬廣的話,自信也會增加.有了自信,處理問題我認為應該也具有基本的水平的!你認為呢?
- Jul 29 Sat 2006 21:58
甚麼是最佳時機
每個人每天忙於工作,工作職場中同事間的相處或許融洽,也或許有一些計較甚而算計.因此,幾乎在職場工作的人,有時必須以自己不盡相同的性格出現.大部分的理由是:為了生存!其實大部分的人們當離開職場這個環境時,往往又是以另一種性格在生活.所以,許多人在這種角色變換頻繁的情形下生活.有些人已經麻木.而有些人的心裡面,卻是每天在掙扎著.因為有太多無法抗拒的因素與奈,讓他不得不在職場中擔任一個自己也不是很願意扮演的角色.這是現實?還是妥協?
- Jul 28 Fri 2006 17:31
想像未來喪禮模式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25.gif)
參加過許多喪事的儀式,葬儀社或殯儀館的舉行模式,大概都是請法師誦經,司儀簡述往生者一生經歷或事蹟,之後公祭後,往生者大殮,或是入土為安,或是火化後安置在靈骨塔.通常現場氣氛都是十分哀淒.部分親人因難掩心中的悲痛而放聲痛哭.周邊的人看到這種情景,莫無為之動容的.我在想,如果我個人真走到人生盡頭時,我是不是有這個權利選擇喪禮的進行方式呢?如果可以的話,我希望我的喪禮是在很輕鬆的方式下進行的.無需法師為我誦經,只要妻兒和親朋好友為我念念心經就好.至於儀式的進行,我希望能製作一個個人簡單的專輯介紹.無需歌功頌德,也無需誇大功績.只要簡簡單單將個人經歷做個說明就好.另外,希望將吾個人平日寫的一些短文,做成光碟也好,印製成冊也好.不嫌棄的人都可自由取閱.整個儀式簡單隆重但不會太哀淒.儀式結束後,也不要擺甚麼桌請客.就舉辦簡單的茶會,不但簡單,而且有意義!我想,用這樣的方式,不但妻兒及親朋好友,不會因為現場氣氛太哀傷而悲傷不已.而且不會勞師動眾.這樣的喪禮是否會比較正面些呢?
- Jul 28 Fri 2006 06:02
即將到來的情人節
即將到來的情人節,一個屬於中國民間的七夕情人節.透過媒體大力的傳播,大家也一起響應這個七夕節日.相傳牛郎與織女在今天會在鵲橋上相會,因為這樣的傳說,所以七夕這個日子,更增添了浪漫的氣氛!所以,無論是熱戀中的情侶,或是已婚的夫妻.大部分就會趁七夕的日子,男方向女方表達愛的訊息...可能是去吃一頓情人餐,可能是獻一束花,或是獻上一個真情的吻或是深情的歌聲.每對情人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,但重要的是,這是一種心意的傳達,是對所愛的人的一種甜蜜情感的放送.是愛,也是一種關懷.或許情侶或是夫妻間,最需要的就是這樣愛的感覺吧?祝每對情人和夫妻都甜甜蜜蜜,幸幸福福的....情人節快樂!
- Jul 27 Thu 2006 06:50
聽"有一首歌"的感覺
- Jul 26 Wed 2006 21:32
思維方式決定生活模式
生命的過程中,每個人有不同的經歷與波折.在社會的洗鍊下,每個人對人生有了不同的詮釋.有些人選擇消極度日,過一天算一天.部分人選擇兢兢業業的投入工作,期望在自己的未來裏開創出一片天.每個人有選擇如何過日子的方式,似乎也很難勉強個人要做別種的選擇.因為,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模式.所以,當一個人生活的品質漸漸走下坡,是否也意味著,個人在思考模式發生了偏差呢?如果不是,那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呢?是突然的變故造成的?還是所謂家道中落所造成的呢?個人覺得,發生這些問題,可能只是一個起因,但不一定是會產生活品質低落的結果.因人之可貴,在於人會思考問題和學習解決問題.因此,前面所產生的,基本上只是個問題而已,並不是真正造成生活變差的主要因素.而主要的問題在於,一個人遇到問題時,不願真實的面對問題,解決問題.而是讓問題惡化.因此,在惡性循環下,問題越來越棘手,最後到難以挽救的地步.待落到這番田地時,再怨天尤人,為時已晚矣!
- Jul 23 Sun 2006 14:11
許多事不加以把握就隨風而逝
- Jul 22 Sat 2006 08:32
生活的意義
人在工作職場中,每天可能需要做很多的例行公事,或許是要不斷的接受新的挑戰.不管是屬於哪種性質的工作,若你是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人,莫不是戰戰兢兢的投入自己的工作或事業中.有時雖有這股衝勁,但不一定能如自己的意,達成自己要追求的目標.部分的人,可能漸漸放棄當初的理想,逐漸的隨波逐流,過一天算一天...而部分的人,心裡有一份堅持,不隨便妥協.雖然短期內無法完成自己的理想,甚至招人嘲諷嬉笑,但因為他意志堅定,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.所以對這些嘲諷也不以為意.只是一直朝自己理想衝刺.而這種人,往往假以時日,便會發光發熱.而他的成功,不但是一種毅力展現的成果,也是一種不向現實低頭的勇敢行為.當然,每個人有選擇要發光發熱或是過一天是一天的權利,因為生活是隨人的想法在過的.一個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,就會引領他過怎樣的日子.很難界定甚麼叫過好的生活.如果以我個人觀點來看,所謂過好的生活,就是能好好把握每一天和自己愛的人相處的時光,因為時間稍縱即逝.能掌握住每一段和自己週遭所愛的人生活的日子,人生才不會有所遺憾!
- Jul 19 Wed 2006 19:36
社會對青少年之影響之我見
從早期一句廣告詞:「只要我喜歡,有甚麼不可以」。當時這句話引起了一些爭議,但也反映出時下一般青少年的一些心態,就是只要自己喜歡的事,不管他人的感受如何,也不在乎別人的權益是否受到傷害,反正,只要我喜歡,就沒有甚麼不可以做的。因此,有些人抱著這種想法,即使傷害到對方也不覺得有何大礙,惡性循環的結果,讓時下的青少年在犯罪的邊緣行走著而不自知。